上期周报:【CDT周报】第190期:为什么要强行让113岁的管75岁的叫母亲?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5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件,刊登读者投稿2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10月11日—18日 这一周。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宣布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网络平台上常见的”不规范、不文明”用语。对于编造“网络黑话”、“网络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问题,官方表示会予以重点打击。
所谓的“清朗行动”其实是由网信办牵头的网络治理行动,每年都会多次落地实施。“清朗”取自“还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之意。实际上,该系列行动持续加剧了网络审查、收紧了言论自由。例如,2023年1月,网信办要求在春节期间“严控借返乡见闻散布焦虑情绪、渲染社会阴暗面”。
有网友回应道,“黑话烂梗”之所以流行,关键的原因是“我们想好好说话可您不让啊”。一些抽象词语之所以出现,本就是为了规避另一些禁词,这也是为什么简中圈的表达会越发抽象,越发异化。因为当言论自由被压制的时候,就只能以另一种非规范用语去实现自由。
早年百度贴吧因为将“傻逼”一词屏蔽,不少网民改用“伞兵”进行替代,导致官媒接连发文怒批“伞兵”一词遭到了污名化。最终百度为了让大家不再说“伞兵”,被迫把“傻逼”释放,还给网民。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文互联网上衍生出数万个有关习近平的黑话,甚至包括“香蕉皮”、“胖虎”、“指南针”、“北京一男子”这类相当奇怪的名词。
另有网友指出,在中共在极权统治下,各种“政治新话”不断被创造,而这些才是简中圈的最大污染源。它们对人们的日常交流和思考方式产生侵蚀,使基于事实、逻辑与理性的公共讨论变得困难重重。就如同将政治灾难叫做曲折探索,失业下岗叫做灵活就业,独裁专制叫做中式民主,整肃网络叫做净网行动……
10月17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将启动“新一轮人口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以全面分析中国百姓“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对此有网友反问“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不想生的原因你们心里没点数?”的确,只要我们回顾过去几年的一些黑话烂梗,就不难看出,原来谜底就在谜面上。
它们分别是:滥生无辜、最后一代、四不青年、人口红利、社会调剂、软肋、人矿、鸡娃…..
本周202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是三名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Simon Johnson)。而这也让前两人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2012年出版)一书再度引发了网络热议。该书强调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容性制度”有助于长期经济增长,而“攫取性制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事实上,中国现行制度就像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的一种混合,所谓的改革开放,就是对长期最差组合的一种被迫调整。而根据两位作者的理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定是无法持续的,概因既得利益集团始终不愿分享权力,而经济增长极限来临时很难再有模式上的创新。
颇为讽刺的是,早在2016年,官媒便已对这套“制度相适应理论”作出了回应。指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能解决中国经济新阶段的问题,彻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还能为世界政治经济困局开出新药方、指明新方向。但在过去8年间,习近平的许多制度改革都强化了中共不受约束的权力,反而使得中国的“攫取性政治制度”进一步强化。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会必然迎来二选一的结局?其一是,以大走弯路的方式来验证诺奖得主遥遥领先的预言——“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其二是,以成功开辟新增长模式/路径的方式,证明坚持“攫取性政治制度”不动摇也能实现经济发展。而摸索出这一新经济模式的习近平,或将凭借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成为新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周荐读:
【CDT关注】“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十年前就让中共不高兴了”
【404文库】读品贩子|兴于包容、毁于榨取: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评之一《Why Nations Fail》
十年前,《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根源》曾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这本书认为,政治领域和政治领域均存在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最佳组合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最差组合当然是它的反面:攫取性政治制度+攫取性经济制度。
10月14日,独立中文杂志《莽莽》发布了一篇深度对谈,它采访了一名生于1997年,自2020年起就开始从事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内容审核员的陈立佳(化名)。对于成为审核员的初衷,陈立佳非常坦承,他说纯粹就是为了挣钱吃饭,并且不认可对这份工作的道德批判。
一周关注: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还表示,将对此类行为开展打击行动……
近日,吉林一公司4名员工擅自离岗有人达16年引关注。该公司名为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新京报 我们视频从吉林森工集团获悉,除上述4人外,另有12人擅自离岗。吉林森工集团相关负责人称,企业在职员工500余人,筛查出这16人参保但没上班。
老鱼时评|任泽平为啥开始吃“爱国饭”了
建设性意见|明天哪只股票会涨?
木蹊说|鲁镇爷叔
最近几天,很久没有露面的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又火了。他先是在上周做出了预言,说下周股市开市就要全部涨停,所以节前建议大家持股过节。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专治各种不服的大A狠狠打了首席经济学家的脸。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专家一般都不做这种很具体的预测。毕竟。股市这玩意从来就没有人能真正预测对过,连巴菲特荣格这样的人也都是讲讲趋势啥的。你问他们明天股市是涨是跌,他们往往也是懵逼的。
一周惊奇:
亮见|副市长的31亿和1021处房产
非虚构故事|一个贪官,轻易掏空一座城
黑龙江鸡西原副市长李传良违法所得被申请没收:涉案逾31亿,查封房产1021处。有的媒体在讲查封的房产时,用词是“千余处”,也是震惊到我了。在租房都要为一两百块钱而纠结的当下,21处房产就这样被媒体大喇喇地“余”掉了。这真是一个贪官通胀的时代啊。触目惊心的是,一个副市长的违法所得,密密麻麻填满了《人民法院报》的一整个大版还不够,又占了下一个版面的一半!突然之间,“罄竹难书”,仿佛有了具象。
【404文库】龙言大阅|多地公务员欠薪,两个GDP超过10万亿的经济强省,财政收支也都已失衡
老干体v|地方债,终究还是中央扛下了所有
大佳说|有些市场可以假装努力,但外汇不会陪你演戏
今天一个南京的朋友来找我诉苦。他说由于地方债很不稳定,去年的目标是“保六争八”,今年很多地方改成了“保三争六”。什么意思呢?就是保证发三个月的工资,争取发六个月以上的工资。不过,他们的公积金和社保不会断。南京市某辖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已经被拖欠工资好几个月了。最后还是通过行政命令,强行在市内各区间拆借资金,才解决了部分员工的欠薪问题,而今年后续的资金,还没有着落。
基本常识|四川朋友别做梦啦,拆迁暴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木蹊说|“川爷”千万拆迁款?一个专为韭菜定制的谣言
这一轮关于四川拆迁的传言,和国庆前后疯狂涌入股市的浪潮,还有疫情以来彩票销售的持续火爆,背后其实都反映出中国人一夜暴富的渴望无处安放的躁狂。房地产一夜暴富的机会,没了,互联网创业一夜暴富的机会,过了,做网红一夜成名暴富的前辈们,眼看着一个个都塌房了。到底哪里还有普通中国人一夜暴富的机会呢?
本月17日是庆方吊证案的听证日。因为他在声明中已经谢绝了朋友们的现场围观,加之某种可以意会但不宜言说的氛围越来越浓,到场围观的人应该不多,其听证会料必会波澜不惊。前几天,李仲伟律师为庆方写了一篇文章,纵述了他和庆方的交往,写的质朴有料情感真挚,我转了两次。
一周讽刺:
当一个人不会唱国歌、不记得建国日期、不知道“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时,意味着他不具备多数人所拥有的“正确的集体记忆”,是污染集体纯洁性、需要被净化的杂质…这种“杂质”往往会被粗暴地归类到外部势力的阵营,给予其声讨、网暴甚至举报、封号的惩罚…明明有多种合理的解释,人们偏偏选择以间谍来为一个人盖棺论定,这不仅仅是认知的极化,更是一种用“正确的集体记忆”实现集体内部自我净化的手段。
一周声音:
各位关注公众号“城市的地得”的朋友,未来半年你将看不到这个号的更新了,希望明年4月还有机会见到。“城市的地得”是在2021年8月开始密集更新的,我还记得当时写了一篇《必须清澈透明支持张文宏》。“城市的地得”,这个名字中有三个结构助词。它们没有实际意思,但是却又是汉语中不可缺少的。
忘川边的但丁|比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更稳的,是那个社会的预期
所以撑起哥伦布伟大探险的,不是勇气、甚至不是单纯的科技、而是稳定的预期,和支撑这种稳定预期的契约和虽然正在成型中、但已经开始发挥效力的王在法律下的法制精神。同理,我们也可以说,马斯克昨天的“筷子夹火箭“确实夹的很稳,但比他夹得更稳,或者说让他夹得如此之稳的,其实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中更深层的某些东西。比如,最浅显的一种,一个稳定的预期。
一周故事:
阿富汗女性曾过着和我们相似的生活,但现在,她们不能上学,不能工作,不能走进公共场所,不能独自乘车,不能在家以外的地方露出身体和面部(必须穿遮蔽全身的罩袍)。最新的禁令是,她们连在街上大声说话都是违法的……女性的存在渐渐被抹去了。
入职第一天被辞退、到手的offer被撤销、 面试屡屡碰壁,拒绝录用的理由仅仅是求职者发起过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成为求职污点, 这是很多求职者正面临的困境。当在职场上遭遇违法辞退、欠薪,劳动仲裁,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选择,却让他们背上了职场 “案底”,不断带来新的难题。
一些年轻人正在艰难地偿还由父母欠下的债务。在父债子还的观念下,一些父母因经商理财失败甚至是炒股、赌博形成的债务,在他们年龄变大偿债能力下降后,被转移到了刚刚进入社会的子女身上。亲情关系,成了家人之间财务剥削的脐带。从父母身上继承的负债,成了年轻人们难以脱身的人生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