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嚴厲打擊持刀犯罪 種族歧視與安全成兩難

Ben Knight
2024-08-25T07:36:49.383Z
许多极具危险性的锋利刀具在德国已经遭到禁止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警方近期公告,公開場合發生的持刀袭击案件逐漸上升,特別在火車站附近。儘管統計數字仍有爭議,德國政府仍誓言要嚴格修訂刀械管理规定。

內政部部長費瑟呼籲,現階段公開場所不得攜帶12公分長度以上刀具的規定,應該被修改為6公分,唯一例外是原始包裝完整的家用菜刀。弹簧刀将被全面禁止。

費瑟今年8月初對德国电视一台說:「刀具被拿來從事會引起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的暴力行為,我們需要更嚴格控管武器的法令。」

根據警方統計,包括持刀事件,每年增加9.7%的嚴重肢體傷害犯罪,在2023年就有8951件,政府在警方公告統計之後宣布緊縮刀械法令。負責德國機場和重要鐵路車站安全的聯邦政府公告,車站周圍發生的刀械攻擊事件數量顯著上升,今年上半年就有430件。

德國內政部部長南希·費瑟

具爭議性的統計數據

然而,德國警方直到2021年起才開始統計持刀犯罪案件,犯罪學家對於將最新數據視為趨勢這件事保留謹慎態度。位在蘇黎世的犯罪預防研究所所長、犯罪學家德克·拜爾 (Dirk Baier)就認為,德國並沒有握有太多的刀械犯罪數據。

拜爾告訴DW記者:「警方把攜帶刀械和真的拿刀械做威嚇的攻擊者算在一起,所以這個分類非常模糊。而且只發生在一小段時間,所以數字並不可靠。」.

這並未能阻止德國極右翼党派選项黨(AfD),拿刀械攻擊數字來抨擊政府的移民政策。选项党党首魏德尔(Alice Weidel)在今年七月對德国电视二台說:「我们的外国犯罪、青少年犯罪和移民暴力激增,因为我们的边境是开放的。」

同時,德國媒體在這幾個月也對持刀犯罪关注度日益提升。曼海姆在今年5月發生一起阿富汗難民持刀殺害員警的事件,這被認為是伊斯蘭主義者發起的攻擊,特別針對反伊斯蘭主義者。

然而,犯罪學家並沒有看出暴力犯罪和移民背景之間的關聯。拜爾認為,雖然非德籍人士不成比例地出現在警方的持刀攻擊統計裡,但這並不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见解。

拜爾說:「假如我們進一步看這些非德裔族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同族群的人們,他們有著東歐、北非、南美洲和阿拉伯背景。他們都是很不一樣的文化,所以我們不能說哪個族群有特別的『刀械文化』,或是哪個種族的背景跟攜帶刀具有直接關連。」

拜爾補充:「我們真的需要少談一點他們從哪裡來,多談一點他們的人生際遇。他們從哪種社會背景生長?在哪些朋友之中,他們認為攜帶刀具是重要的事。他們的教育背景是什麼?我們需要看到他們的社會情境,而非侷限在他們的國籍。」

德国计划加强刀具管制

如何監督持刀犯罪?

有鑑於此,拜爾對於部長費瑟制定的法律,長期看來是否帶來改變感到懷疑。然而,拜爾主張至少應該簡化德國的立法,現階段法律規範很複雜,各州也都有自己關於刀具的規定。

拜爾說:「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但如果你想要找出它對預防刀具犯罪的好處,我會說沒有好處。」拜爾反駁:「攜帶危險刀具的人會繼續去傷害別人,不管帶刀是否違法。」

這涉及到如何監管可能發生的攻擊這一項緊迫的問題。德國警察工会主席拉斯·溫德蘭(Lars Wendland)大致認同部長費瑟的提案,但他主張警察要有修法以外的權力來使工作更有效率。溫德蘭告訴DW記者:「如果警察不能真正執行,緊縮法律有何用處?我們還要看我們是否有人力和設備去執法。」

溫德蘭認為臉部辨識監控,還有允許警察在「武器禁止區域」進行隨機檢查,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費瑟現在都沒提到這些措施,再加上由於武器禁止區域的制定是當地政府的工作,這件事情是否在他的職權範圍內都還是一件令人存疑的事。

根據拜爾的說法,武器禁止區域已經引進德國許多城市,儘管只有小部分的證據能佐證它能降低暴力犯罪的機會,它確實能使人感到更安心。拜爾說:「在萊比錫和威斯巴登有武器禁止區域有關的科學研究,這些研究都顯示犯罪率並沒有顯著下降,但人們確實感到更安全。我想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更多警察在旁邊。」

刀械犯罪已經成為歐洲各地的一大問題,特別在英國,去年英國剛通過有關大型刀具武器的新禁令。

相关图集:历数近10年来极右翼分子制造的恐袭案

右翼分子在法庭门外刺杀穆斯林妇女:2009年7月1日,一名28岁的俄罗斯裔德国青年在德累斯顿地方法庭门外向埃及妇女Marwa El-Sherbini刺了18刀。行凶的男子名叫Alex Wiens。他在杀害Marwa El-Sherbini前一年曾在德累斯顿市区公共场合辱骂El-Sherbini是“恐怖分子”和“伊斯兰分子”。Alex Wiens也因此被告上法庭。在法庭审理这一案件的过程中,Alex Wiens持刀杀害了Marwa El-Sherbini。Marwa El-Sherbini是德国境内发生的仇视伊斯兰谋杀案中第一位受害者。
挪威连环枪击案:2011年7月22日,挪威极端右翼分子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制造了连环爆炸案和枪击案,造成70多人死亡,近百人受伤。作案前他曾屡次在网上发表强烈的国家主义言论,批评挪威的移民政策太过宽松,反对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还在袭击当天在网上发表《2083——欧洲的独立宣言》,描述自己的极右翼激进意识形态。
#MuslimLivesMatter(穆斯林的命也是命):2015年2月10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地区的三名穆斯林大学生Deah Barakat、Yusor Abu-Salha和Razan Abu-Salha被一名46岁的白人男子枪杀。凶手自称极其反对制度性宗教。他在作案前已经多次骚扰并威胁过三名遇难者。凶杀案发生后,大量网民使用#MuslimLivesMatter(穆斯林的命也是命)作为标签,敦促公众关注仇视穆斯林的问题。
伊曼纽尔非裔卫理公会教堂枪击案:2015年6月17日,一名白人男子在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伊曼纽尔非裔卫理公会教堂开枪乱射,造成9人死亡。这座教堂拥有199年的历史,见证了奴隶制时代、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和黑人生活问题运动。凶手承认带着挑起种族战争的攻击意图犯下袭击案。他被判处死刑。
慕尼黑枪击案:2016年7月22日,慕尼黑一处购物中心发生枪击案,导致10人死亡,36人受伤。凶手是一名18岁的伊朗裔德国人。警方调查发现,行凶者曾散布仇外及种族歧视性言论。行凶者患有抑郁症,他常常遭到欺负,想对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实施报复。
英国清真寺遭袭:2017年6月19日,一名47岁的男子驾驶厢式货车冲向伦敦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附近的一群行人,导致一人死亡,10人受伤。所有受害者都是穆斯林,当时他们正要去清真寺参加斋戒期间的特殊祷告仪式。警方调查发现,行凶者的作案动机是“仇视伊斯兰”。凶手被判终身监禁。
右翼集会中的袭击案:2017年8月11日,白人优越主义支持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蒂镇举行大规模示威集会。反对示威者在现场也举行活动抗议此次示威,双方先是发生了小规模冲突。活动最终升级为暴力冲突,一名示威支持者驾车蓄意冲撞反示威人群,造成一名女性死亡,19人受伤。袭击者是一名白人至上主义支持者,其老师称他长期处在“新纳粹主义的边缘”,其Facebook上张贴了大量支持纳粹主义的内容。
魁北克清真寺袭击案:2017年1月29日,一名白人男子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所清真寺晚间祷告期间乱枪扫射,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据报道,行凶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反多元文化观点。总理特鲁多发表声明谴责这起“恐怖袭击”。他说:“多元是我们的优势,容纳不同宗教是我们加拿大人应该珍视的价值。”
美国犹太教堂遭枪击:2018年10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一所犹太人教堂内发生枪击案。一名反犹主义者乱枪杀死11人。射杀时他还不断呼喊着反犹口号。据报道,行凶者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大量反犹内容的帖子。根据反诽谤联盟的说法,这是“美国历史上对犹太人社区最致命的攻击”。
新年夜的袭击:2018年12月31日,正当人们喜气洋洋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德国北威州伯特洛普小城却发生了一起袭击案。一名男子驾车故意撞向一群行人,造成8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被撞得是两个叙利亚家庭和一个阿富汗家庭。警方调查发现,这名袭击者故意且目标明确地想杀死外国人。
新西兰清真寺恐袭: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基督城两座清真寺遭遇恐怖袭击。一名极端右翼分子在两座清真寺乱枪扫射,造成至少49人死亡。袭击者今年1月份起草了一份74页的“宣言”,并在屠杀行动之前把它放到网上。他在“宣言”中表明了自己的理念以及世界观。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该国“最黑暗的一天”。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