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如何与中国相处(2)真家阳一:要避风险,也要抓机会

2024/10/14
      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 真家阳一:虽然中国经济呈现出减速趋势,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9年之前,中国的增速仍将保持在高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的水平。中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以培育高科技产业为目标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借助这一契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的技术实力既充满吸引力,同时也构成一种威胁。
 

真家阳一  2001年加入日本贸易振兴会(现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曾任海外调查部中国北亚科科长及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2016年开始担任现职

      受新冠疫情影响,日本企业被迫开始考虑重新构建供应链。而且,由于中美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出现了日本企业在尖端领域重新考虑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趋势。
 
      但是,对日本来说,中美两国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可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中美的对立仅局限在高科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必须拥有通过开拓中国市场来实现日本经济复苏的视角。
 
      在与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时,看清机会与风险至关重要,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并多加注意。首先,大前提是保护知识产权,以防止日本的尖端技术外流。日本企业需要事先在日本或中国获得知识产权,并建立起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专门知识的体制。
 
      在实际签订合同时,需要确定详细条款。例如,当中国企业以合作的日本企业的技术为基础开发出新技术时,如何确定专利归属?由于获得专利本身意味着要公开技术,因此方法之一是通过商业机密等方式对重要的核心技术进行战略性保护。
 
      要看清机会和风险,必须了解中国的政策和法规。在中国,不同业务领域往往会受到党或政府的方针、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推进技术合作和业务时,充分掌握相关政策有助于规避风险。
 
      采取经济安全保障措施也是当务之急。中美双方正在加强与经济安全保障相关的管制,预计今后这一趋势会进一步增强。日立制作所2022年设立了“经济安全保障室”,以大企业为中心,日本企业已开始成立跨部门的组织。但是,从总体来看,日本企业在应对措施上仍显不足。
 
      如果在经济安全保障方面应对过度,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国际业务萎缩。在当前的中国业务中,重要的是关注其他国家企业的动向,同时进行平衡的风险管理。
 
      关于未来中日企业开展合作的例子,双方有望在既能发挥双方的优势又能开拓需求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脱碳及新能源等。在数字及医疗领域,也可以从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合作中寻找出路。
 
      总之,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需要以就事论事的态度来讨论。对技术的战略性甄别当然有必要,但如果有机会开拓中国市场,就应该积极面对这一机遇。
 
  本文由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田口翔一朗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