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祖先(上)DNA揭开“绳文与弥生”谜团

2024/08/30
 
      居住在日本列岛的日本人来自何方?从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古代人骨和现代人的DNA对比分析,正在逐步修正关于日本人祖先的定论。多种不同的人群由大陆迁徙到日本并形成现代日本人的复杂过程逐渐显现出来。
 
      从现代人来看,与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人相比,日本、韩国、中国等东亚地区的人看上去较为相似,但在东亚地区,日本人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不过,本州·四国·九州与琉球群岛、北海道的阿伊努人(Ainu)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存在更细微的地区差异。
 
      围绕日本人的起源,“双重结构模型”一直被视为定论。该模型认为,弥生时代从东北亚迁徙过来的人群和发源于东南亚的绳文人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日本列岛上的人群。
 
      但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一定论“过于简单”。绳文人可能通过多条路线来到日本,并存在地区差异。而传统观点认为,生活在日本列岛的绳文人是相对均一的群体。
 
      日本2018年~2023年实施的国家大型研究项目“Yaponesian Genome”等分析了绳文人的线粒体DNA,发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第(1)种是从西日本到琉球列岛常见的类型,第(2)种是从北海道到东日本常见的类型。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馆长篠田谦一指出:“绳文人并不是均一的群体”。
 
      据称,人类最先来到日本列岛的时间是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除了由朝鲜半岛经由对马来到日本的路线之外,可能还有台湾至冲绳路线,以及西伯利亚至北海道路线。这表明多种血统的人群来到日本,形成了绳文人,并产生了地区差异。
 
 
      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弥生时代始于九州北部开始种植水稻的约2800~2900年前。以前的定论认为,从遗传角度来说,将稻子种植技术带到日本的外来人与绳文人完全不同,与现代韩国人和中国人更为接近,这种观点正在被迫修正。因为发现外来人可能携带了绳文人的基因。
 
      在福冈县中西部的安德台遗址(弥生时代中期),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馆长篠田谦一等人对出土的女性人骨的核DNA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原以为是典型的外来弥生人,结果发现其带有与现代人同等程度的绳文人DNA。
 
      韩国南部的釜山郊区也有重要发现。出土的约6000年前的古人类骨骼DNA含有与现代日本人同等程度的绳文人元素,更接近现代日本人,而不是现代韩国人。
 
      韩国的其他遗址也发现了“基本上是绳文人”的个体,以及不含绳文人元素的个体。发现了与日本古坟时代同时期的古人类骨骼DNA中含有绳文人元素的个体。这表明朝鲜半岛上过去可能居住着多种不同的人群。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藤尾慎一郎充满期待地表示:“将稻子种植技术带入日本的人群的真实面貌尚不明确。希望能够找到(作为直接证据的)弥生时代早期的外来古人类骨骼”。
 
      由于本州等地区的现代日本人带有的绳文人元素比例并不高,因此一种新的假说浮出水面,那就是在弥生~古坟时代,没有携带绳文人DNA的人群也从大陆来到日本,并形成了现代日本人。
 
      要解开日本外来人的谜团,东亚的调查至关重要。据称,中国东北部西辽河流域的古人类骨骼DNA,与朝鲜半岛的古代人和外来弥生人具有共同点。西辽河流域的先民一直从事以黍为主的杂粮种植农业。种植杂粮的先民可能前往朝鲜半岛,成了日本外来人的起源之一。
 
 
      稻子种植起源于中国南部的长江流域。种植稻子的先民可能北上进入朝鲜半岛,与种植杂粮的先民及半岛上的绳文人群融合,形成了包含外来人在内的群体。日本人不胜酒力的基因被认为也源于中国南部,但至关重要的长江流域古代人DNA的分析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开始栽培水稻的长江文明在约4200年前突然消亡。同一时期,埃及、印度河(Indus)、美索布达米亚(Mesopotamia,两河流域)等世界文明集体衰退,原因之一可能是整个北半球的气候发生变化。
 
      日本弘前大学助教梶田展人等人通过分析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海底沉积物,推测了古代海面附近的海水温度。并找到了约4400~3800年前海水温度多次下降3~4摄氏度的证据。如此剧烈的降温应该对长江文明的水稻栽培产生了致命性的影响。也许这促使人群移居到日本,形成了外来人。
 
      如今,考古学已与遗传学及气候学等最尖端自然科学相融合,成为了一门综合科学。这门科学迎来了发展期,古代人的面貌或将更加清晰地揭示出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越川智瑛